pcapp.微网(大型pc免费游戏网站)
2024年4月17日,中德园交能融合零碳产业园暨沈阳微控磁悬浮应用产业基地项目在沈阳开工,该项目投资达30亿元。
同日,江苏省发布《(近)零碳产业园建设指南(暂行)》的通知,要求鼓励重点园区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探索产业园(近)零碳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园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零碳产业园是指充分运用化石能源开发、节能增效、新型电力系统和智慧微网建设、工艺流程再造、产业耦合和资源循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多种方式,推进产业园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市政等领域零碳发展,建立健全零碳管理机制,创新经济发展摆脱高碳投入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模式,形成应对、引领国际绿色经贸规则的有效经验,实现深度减排并以碳中和为最终目标的新型产业园。
建设零碳园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任务之一,《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了:打造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低碳园区;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等内容,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零碳园区究竟该如何规划与建设?为此我们整理了一套零碳园区建设干货,覆盖了零碳园区的实用标准、项目案例、建设方案、专家PPT等方向,全方位展示了零碳园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及具体措施。
展开全文
01 零碳产业园建设路径
我们以团体标准: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规划与评估为例,讨论一下零碳产业园的建设路径
1.绿色建筑设计建造
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及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园区内建筑进行绿色认证,并满足下述要求:
新建及改扩建的工业建筑应按照GB/T 50878《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实施,并达 到一星级以上要求;
新建及改扩建的民用建筑应按照GB/T 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或本市DG/TJ 08-209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
居住建筑应达到一星级以上要求,公共建筑应 达到二星级以上要求。
优先选用绿色建材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水资源高效利用
绿色工厂施工、调试及验收
保障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
2.分布式新能源供给
园区宜遵循因地制宜、清洁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则,规划建设分布式能源, 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立兼备发电、供热等多 种能源服务功能的多元分布式能源供应体系,构建多能转换、多能互补、多网融合的综合协 同能源网络。
推动能源替代
园区宜建设分布式光伏,并持续开发屋顶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BIPV)、光伏车 棚等园区场景应用;
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园区宜建设分散式风电,分散式风电所产生电力可就地消纳;
园区宜统一规划回收企业生产运营活动产生的各类剩余物和废弃物,用于生物质能供暖、发电等。
3.绿色智能制造产线
绿色产品设计和研发:园区宜鼓励企业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现产品设计、生产工艺集成式管理;
园区宜鼓励企业使用自动化产线,包括工业机器人、数控化设备、智能化仓储物流等, 使产线实现精益化生产,降低产线碳排放;
园区企业应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商管理系统SRM、客户管理系统CRM、仓储管理 系统WMS、质量管理系统QMS、设备管理系统等;
4.提升工业驱动能效
驱动系统节能:对风机、泵、压缩机等工业驱动系统进行节 能改造;新建工业驱动系统也优先采用变频调速、变极调速等节能技术;
提升在电气化率:在原先由汽轮机、燃气轮机驱动的 系统中,在经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推广“电驱”或者“汽电双驱”的驱动方式;
工业驱动智控系统:园区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统一的工业数字化运维平台,通过数字化平台对系统中的 各类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寻求系统能效最优解并通过平台实时反馈节能效果。
5.优化高效冷热设备
选用高效冷热设备
优化空气调节与通风系统
优化坑热源输送系统
智能控制冷热源及空调设备
6.智慧建筑低碳运维
建筑节能减碳运维
合理设定分区温度降低部分负荷以及部分空 间使用下的供暖、空调系统能耗;
过渡季节应采用新风系统或采用加大新风比的控制方式降低室内供暖、空调负荷;
建筑内照明应根据空间功能合理采用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措施;
电梯和自动扶梯优先选用达到GB/T 30559.2或VDI 4707 Blatt 1能效等级A的设备;
垂直电梯应采用变频调速、能量反馈、多台群控等措施,自动扶梯应采用变频感应启 动、无人时自动降速或停运功能措施。
冷热设备智慧运维
建筑及厂房的监测与管理
7.绿色交通低碳出行
源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设计绿色停车场、使用智能停车系统等;
多式联运交通:园区规划应充分考虑公路、铁路、水路和空中运输的互联互通, 尽量利用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采用社会综合运输体系;
新能源物流运输:鼓励使用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物流运输交通工具
绿色公共交通:在园区内推广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公务车、班车、摆渡车等,提供公共交通服务;
智慧交通管理:使用智慧交通管理系统,优化导航路线,提升通行效率,系统应综合考虑不同能源属性 交通工具间配合,提升循环减排效率。
8.工业余热高效利用
园区的供暖、通风、空调和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优先选用可再生能源;热水供应的热源优先选择工业可回收热量、太阳能,有条件时利用地热能和风能;尽量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采取回收和再利用措施。
余热回收
余热利用,通过余热回收的热量可用于:
通过工业热泵、吸收式制冷机等余热利用设备对园区制冷和空调系统提供冷热源;
水处理工艺(蒸馏、脱盐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工艺用水加热,减少一次用能量。
9.“固气水”综合治理
制订园区“三废”管理制度
建立“三废”监测系统:建立园区污染物监测数据平台,对园区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实时情况进行监测、记录、排查和数据传输;
生物质再利用:利用厌氧发酵、好氧堆肥等手段进行处置,产生二次能源,用于发电、供暖、生产生物燃气、生物碳等。
固危废处置
水治理
定期检查和维护园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排放符合相应排放标准要求;
加强对于园区产生冷凝水、冷却水的合理循环利用,提高工业废水循环再利用比例;
定期对园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监测,确保园区水环境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0%,再生水(中水)回用率≥30%
大气治理
严格控制氮氧化物、可挥发性有机物等有组织排放总量,制订相应减排计划并逐步实施;
加强园区企业可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的监督和管理,督促企业开展定期检测;
应用脱硫、脱硝、超净除尘、高效除臭、多污染物协同处理等技术,提高大气污染 物处理效率,减少有害物质排放;
鼓励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及综合利用,向资源循环高附加值产业链方向发展
02 零碳产业园规划案例
我们以资兴市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为例,来看一下地区是如何规划零碳产业园。
资兴市形成了以种植、养殖为主导的农业体系,以矿业、能源、食品、建材、轻工及机械制造为龙头的工业体系和以生态旅游为重心的服务业体系。面对资兴市能源使用率制约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现状,建设低碳产业园区,运用低碳理念,可以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成本领先优势、溢价优势,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资兴市规划将资兴市低碳产业园建设成为省级示范园区。
资兴市低碳产业园规划分为了低碳生产功能区规划、低碳孵化区规划、低碳旅游区规划、低碳产业园绿色物流规划、低碳产业园区低碳金融规划。
低碳转型三个生产功能区:江北工业园低碳转型、罗围工业园区低碳转型、资兴市补偿贸易加工区低碳转型。功能区的规划思路包括四个层面:经济生产、绿色供应链、协同进化网络、低碳产业区;
低碳孵化区规划为三个子功能区,即:低碳综合产业区、科研实证区和循环生产区。
规划两个低碳旅游区:东江湖低碳生态旅游区、程江口低碳旅游区,同时对相关交通干道景观进行改造、增强旅游环境的保护;
在能源使用方面、产品设计及包装方面、产品库存控制方面、废物回收方面,实行一系列的低碳化改进,推进绿色物流园区的建设;
低碳金融规划方面,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利用碳配额作为质押进行贷款等一系列措施发展碳金融,同时利用碳金融帮助地区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
资兴市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