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青岛app制作开发(青岛app开发公司前十名)
为进一步提示我校校本课程质量,打造精品校本课程,青岛市教科院校本课程教研员胡忠瑜老师和青岛39中白晓歌老师、王文斐老师针对地理组潘玉冰老师的一节校本课程展示课进行了磨课,学生发展一处副主任刘超和地理组全体教师参与了本次教学观摩活动。
潘玉冰老师基于《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这一课题,以青岛海洋生态修复为主线,精准且有梯度地设计了模拟实验、模拟听证会、制作旅游线路图等各项学生活动任务,基于学生的问题、学生的探讨和学生的发现,落实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课堂表现精彩。
在前期准备环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形成海洋污染成因调研报告。在课上,首先汇报了海洋污染成因调研情况,并针对污水设计处理方案并进行模拟试验,学生分享制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的办法;其次,针对湿地保护现状,通过模拟听证会的形式进行职业体验,从政府、胶州湾保护委员会、群众等不同方面提出保护湿地的建议;接着,根据胶州湾周边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因地制宜,参考现有资源设计线路,绘制旅游地图,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最后,学生动手制作海洋生态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原理与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海洋,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海洋发展共同体思想和理念。
课堂展示结束后,教研员胡忠瑜老师、39中的白晓歌老师、王文斐老师及地理教研组的各位教师围绕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开展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并就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专业性的意见。在教师座谈环节,老师们畅所欲言,气氛浓烈。
首先,地理教研组长王璐薇老师及组内其他老师就选题立意和课堂呈现效果展开讨论,肯定了本堂课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价值。39中的白晓歌老师及王文斐老师对潘玉冰老师的精彩课堂表示欣赏,认为课堂学生活动设计巧妙,贯通课堂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就学生任务的拆分提出了细致化的建议。
最后,由教研员胡忠瑜老师进行了总结点评,胡老师肯定了基于《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这一课题的精品校本打造的方向,同时就学习目标的达成方法、教学资源的筛选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与教研员面对面的磨课交流,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对校本课程教学设计的认识再上新台阶,为打造我校精品校本课程指明了方向。
课程是支持学生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学校构建了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青岛二中分校地理教研组始终坚持学校“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教育理念,创设的地理校本课程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注重对学生课堂思辨性的培养,极大程度上开拓了学生视野,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在建设优质校本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努力打造以学生学情为本、以学生活动为本、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本、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本的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为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创新发展提供助力。
供稿:学生发展一处
撰稿:袁明雪
审核:刘超
编辑:张光敏